太湖是全国第三、江苏省第一大淡水湖泊,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总面积为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9米,年均气温15.8度,平均无霜期233天。太湖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水位稳定。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是水生动、植物栖息,觅食育肥,繁衍的理想场所。太湖盛产太湖银鱼、秀丽白虾、翘嘴红鲌、梅鲚、河蟹、青虾、青、草、鲢、鳙、鲤、鲫、鳊、鳜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其中,位于太湖东洞庭山东茭嘴至湖南岸的西浜、庙港一线往东被称为东太湖,面积1.3平方千米,平均水深0.9-1.3米,由于湖底平坦,底质较硬,含钙量较高,水生植被生长茂盛,是养殖大闸蟹的最佳水域。
2007年,由于太湖爆发蓝藻危机,全社会把太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沿湖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环保优先,科学治太”的总体方针,实施太湖的综合治理工作。太湖网围养殖业也进入了整治期,据统计,太湖原有网围养殖面积204314亩,涉及养殖户4018户。其中西太湖网围面积为26480亩,涉及养殖户474户;东太湖网围面积为177834亩,涉及养殖户3544户。到2009年3月,太湖地区顺利完成了近3000户专业渔民的新网围安置工作,在东太湖建立了4.5万亩集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景观化于一体的现代健康网围养殖示范区,成为太湖碧波美景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太湖网围整治投入了9亿多的专项资金,在太湖科学发展进程中画上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笔。
东太湖现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4.5万亩,年产商品蟹约3000吨左右,产值3.27亿元左右。新网围安置严格按照“拉框成方,隔距成行,立桩成线,围区成景”的标准,把安置网围规划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250户养殖户,每个小区之间间隔统一为60米,小区内每个养殖户网围之间间隔统一为3米,统一实施规范化的科学管理。
按照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庆宁同志“把养殖区变成生态修复区,把养殖者变成生态保护者”的要求,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着力加强生态健康养殖先导示范区建设,确立了“小块、精养、优质、高效、生态”的全新养殖模式,出台了《东太湖围网养殖管理规定》和《东太湖网围养殖技术汇编》等一整套标准化的养殖和管理技术制度,引导养殖户逐步规范养殖环境、苗种投入、饲料投喂、鱼病防治、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东太湖网围养殖区已经成为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带动了整个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
太湖大闸蟹形成了“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鲜嫩、味甜、安全、卫生的独特风格,源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优厚的生态条件、以及严格的科学管理。它太湖大闸蟹之所以深受中外消费者的欢迎,首先是因为东太湖是浅水性草型湖泊,阳光照射充足,阳光直射水底,水生植物充分完成光合作用,大量的水生植物因此生长迅速,整个湖区水草茂盛。茂密的水草给大闸蟹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营养源,营造了一个大闸蟹必不可缺的栖息、蜕壳、生长、隐蔽的理想场所。由于阳光照射充足,太湖大闸蟹的背经常受到太阳光线的照射,久而久之,蟹背青得发亮,清爽,造就了太湖大闸蟹的“青背”特征。
东太湖的底质坚硬,延伸宽阔,湖底均硬土,少淤泥。东太湖底质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如钙、磷等,为大闸蟹的生长和蜕壳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东太湖底质比较坚硬,加大了额大闸蟹的爬行难度。为了适应这特殊的生活环境,太湖大闸蟹个个锻炼的体壮、墩厚、结实,两鳌八爪粗壮有力。诸多因素,太湖大闸蟹常年在坚硬的底质上和茂盛的水草丛中活动,大闸蟹的爪子和肚子一直在与硬土和水草摩擦,也就造就了太湖大闸蟹的“金爪”和“白肚”的特征。同样因东太湖底质坚硬,少淤泥,再加上水草茂盛,大闸蟹活动时长时间与硬土和水草摩擦,附肢上的绒毛清爽无污物,呈现出黄色。
东太湖还具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基础,水草茂盛,覆盖面广,底栖生物多,以致形成太湖大闸蟹个体硕大、体壮,桔红色的蟹黄、白羽似的的膏脂、洁白细嫩的蟹肉,味道鲜美的独特风格。东太湖为吞吐性湖泊,加之水草丰盛,水体交换能力强,自净能力强,水质清新,湖区水质均以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为太湖清水大闸蟹的“清水”提供客观保障。加上太湖大闸蟹生产地域交通发达、便捷,能够使产品及时送达目的地,缩短运输、中转时间,保证产品的成活率和产品质量。
太湖大闸蟹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发达而独立的水系、曲折多褶的湖岸、延伸宽阔的岸滩、平坦质硬的湖底、适中的水深、稳定的水位、充沛的水源、舒缓的水流、良好的水质、温和的气候、丰富多样的饵料资源等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综合影响,孕育了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的外观特征,以及桔红色的蟹黄、白羽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口感微甜、味道鲜美,具色、香、味三极的内在品质,让人青睐。
据研究测定,太湖大闸蟹营养成份与体重比,性腺:一级雄蟹≧2.17%,一级雌蟹≧6.0%;二级雄蟹≧2.36%、雌蟹≧7.06%;粗脂肪:一级雄9.51%,一级雌9.53%,二级雄7.14%,二级雌11.02%;粗蛋白:一级雄15.40%,一级雌16.24%,二级雄16.03%,二级雌15.10%。其可食部分体重比为:性腺:一级雄蟹2.11%,一级雌蟹10.62%,二级雄蟹2.94%、二级雌蟹10.09%;粗脂肪:一级雄7.07%,一级雌10.79%,二级雄12.63%,二级雌13.52%;粗蛋白:一级雄14.76%,一级雌21.15%,二级雄15.9%,二级雌19.16%。其可食部分18种氨基酸含量:一级蟹雄15.44%,雌14.80%,二级蟹雄13.970%,雌17.68%。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美丽的水乡风光、适宜的地理气候。太湖大闸蟹是江苏及至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水产品之一,河蟹养殖已成为太湖渔业的支柱产业、渔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出口渔业的主要产品,2011年太湖河蟹产量达2759吨,产值3.29亿元,出口240余吨。
《太湖美》的歌中唱到:“都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清代大文学家李渔赞誉蟹写道:“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至极,无一物可以上之”。如今“太湖美,更有美味的太湖大闸蟹,让人迷恋、胃口大开,蠢蠢欲动”。